张艺群: 篆刻艺术之渐变
2024-03-16 10:36:48 来源:星光书画艺术新媒体联盟(文/图:张艺群) 评论:0 点击:15491篆刻艺术是我国明清以来兴起的一门独特艺术,它既有实用价值,又有很高的艺术价值。秦代以前的印章称为“玺〞,因其时代久远,习称为“古玺“。秦汉以后人们才改变战国时期称印为玺的习俗,只有帝王用印称〝玺”,其余臣民所用的印称“印”也称“印信”。
古时用印,在我国就有悠久的历史,早在商周时己有了“印〞,当时它是佩带在身上作装饰品用,特别是青铜器的产生,人与人之间等级化分,来作为等级的专用标志。发展到后来才作为信物收信于人的一种凭证。《后汉书.祭祀志》中记载:“自五帝始有书契,至于三王,俗化雕文,诈伪渐兴,始有印契,一检奸萌”。
据据考古发现,早在我国商周秦汉时就广泛应用了。汉《春秋运斗枢》云:“皇帝时,黄龙负图,中有玺者,文曰天王符钦〞。“印信”一词唐代元稹在《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》中曾有记载:“敛缗偷印信,传箭作符缥”。明代汤显祖在《紫钗记.延媒劝赘》中记载:“三台印信都权掌,谁敢居吾上”。清代昭连在《啸亭续录.稗事数则》中记载:“乾隆未,定王屡摄金吾印信”。说明了社会各阶层对印章的尊崇。印章用材多采用金.玉.石.木等质地坚硬的材质作为印材,同時多由专业印工镌刻。汉代己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官印制度。再加上汉代书法各体的发展己比较完善,书法和文字的高度发展,为汉代印章篆刻艺术的成熟和趋向精美提供了很好的基础。篆刻艺书也达到了很高的成就。
宋.元时期“印”和书宣紧密结合了起来。引起了当时文人对“印”的重视,宋微宗赵佶就编写了一部中国最早的印谱巛宣和印谱》,此后文人墨客多自己动手篆印。到了元代,著名的大书法家赵孟頫自刻印章。自此以后,文人墨客也都效法赵孟頫自刻印章,印用于画隙字尾书页扇巾,使篆刻艺术得到了普及和延续,流传不逝。刻印便形成了一种风气。但当时所刻的印多是金.铜.铁.玉质等材料,形式和风格变化较小,呈现出了篆刻的萌芽阶段。
到了元未,画家王冕首创了用花乳石刻印,才把篆刻艺术推向了一个新阶段,相继形成了各种流派,方寸之地变化万千,篆刻艺术的影响日益扩大。
历代的篆刻文字大都以秦汉印为基础,揉合甲骨文.大篆及汉砖.瓦当字体进行携刻的。战国玺形态各异,朴拙至美。秦印文字一统,简洁明晰。两汉.魏晋,印古朴意䪨,气势恢宏。隋唐宋元印,庄重端雄,清秀雅致。明清印,雄厚古拙,别开生面。秦汉多挺拨雄健,古朴而有神韵。而汉印的特点则是方平正直,布局严谨。这就使的篆刻艺术逐渐地形成了各种风格和流派,有的雄浑豪放,遒劲有力,有的细腻秀逸,婉转多姿,结构优美。
篆刻的流派又大低可分为“浙派”和〝皖派"。晚明时期掀起了摹古印的热潮,风格各异,流派纷呈,乃至各标门户,出现了五大篆刻流派。.
明朝万历年间朱简在《印章要论》中记录了当时印坛的流派分野。即从文章为道的“三桥派”,以何震为首的“雪渔派“,以苏宣为首的“泗水派”等。
清兵入关朝代更替,篆刻艺术虽不能与明代时期并论,但篆刻家们依然乐此不疲。到了清代中期的印坛,影响最大是微.浙两宗。那时微派只是一个比较松散性质的流派,如邓石如.石涛.以及扬州八怪中的印人高翔.金农.郑燮等,他们的印风较多有拙朴之趣,不入陈式,这也是微派数百年绵延不绝的重要原因。
浙派一系则是一个较为紧密的一宗,师承关系和地域特质广为明显的流派。浙派篆刻家始终以丁敬为鼻祖,丁敬采取对前朝秦.汉.唐.宋.元.明篆刻兼收并蓄的方法,形成了与前人不同的创作风格。丁敬以后,杭州籍印人蒋仁.黄易.奚冈.陈豫钟.陈鸿寿.赵之琛.钱松等先后各领风骚于浙杭,延续近一个多世纪,被后人称为“西冷八家”。.近代的画家吴昌硕的篆刻,取秦汉之精华,又吸取“浙”.“皖”诸家之长,勇于创新,书体雄健,印面气魄雄伟,苍劲厚重,独树一帜,给篆刻带来了新貌。还有齐白石的篆刻艺术,齐白石是二十世纪最富创造性和影响力的艺术家,也是唯一被选为世界文化名人的近代中国艺术家。
齐白石篆刻,是由浙丁敬.黄易入门,再摹二金蝶堂印谱,求取平正自然。后从“天发神识碑”.变求刀法,从“三公山碑》变求篆法,由秦汉将军印求风格的纵横平直,一任天然。最后形成其篆法方直章法疏密自然,单刀侧锋衡刻的齐派法门,以其骄快锐利,气势盈满,意态纵横的风格齐耳于近代篆刻大师之列。胡适也曾说道齐白石的诗文.书.画、印有一种表现了“朴实的真美〞,“最能感动人”,可谓一语中堂。
篆刻不仅以文字镌刻入印,而且还有以形象入印的,形象入印大多选取吉祥福寿之类的图案入印,如龙.凤.虎.鹤等,不仅造型生动洗炼,且有浓郁的民间图案装钸的色彩。
篆刻作为一门艺术,不仅在字画中起到画龙点睛的妙用,而且还被作者用来自勉,或表达自己矢志不渝的生活信念。例如“扬州八怪“之一郑板桥,崇拜明代文学家徐谓(号清藤道士)的书画,以望在印章中自《清䕨门下狗》,著名国画家李可染也有《可贵者胆》.《白发学童》等上百枚篆刻印章。李大钊.鲁迅.闻一多.郭沫若等也都有各自的娴熟的篆刻用印,给后人留下了很多意技并茂的篆刻艺术和印章作品。
张艺群,号闻石,1957年生,籍贯北京通州。曾供职于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,中国文联资料馆。1983年曾在北京书画研究社学习。1993年被评为国家图书馆馆员职称。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届艺术发展委员会副主任、秘书长,中国书协办公室主任,中国书法家协会六、七届理事,中国书法家协会外联部主任、硬笔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。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,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,中国诗歌学会会员,中国楹联学会会员,北京通州区政协文史学习委员。
这篇艺术与传统《张艺群: 篆刻艺术之渐变》,目前已阅读次,本文来源于作者来稿,在2024-11-06 12:05发布,该文旨在普及书画知识,如若您想深入了解,请于我们取得联系。